中聞網(wǎng)歡迎您!
中聞網(wǎng)
當前位置:首頁 > 文化
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辛格的阿Q精神和猶太思維
發(fā)布時間:2019-12-16 09:16:06 來源:第一財經(jīng)

197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,來自波蘭、用意地緒語的美國猶太小說家艾薩克·巴什維斯·辛

197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,來自波蘭、用意地緒語的美國猶太小說家艾薩克·巴什維斯·辛


上世紀美國的一位文豪,來自波蘭、用意第緒語的猶太小說家,197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——艾薩克·巴什維斯·辛格(Issac Bashevis Singer,1904~1991),11月5日是他的115歲生日(這是比較通行的說法,但維基百科將其生年定為1902年,他的官網(wǎng)則采用了“折中”的1903年)。今年,中文世界多了一本《辛格自選集》,匯集他現(xiàn)存的200多則短篇小說中的五分之一。而主打的,仍然是那篇為辛格打響名氣的小故事:《傻瓜吉姆佩爾》。

兩位諾獎作家的合作

辛格挺幸運的?!渡倒霞放鍫枴吩?953年,由另一位猶太裔作家索爾·貝婁英譯后發(fā)表在《黨派評論》上,那時候,他們兩人都沒預想到這次合作竟會如此成功。貝婁那時剛剛靠《奧吉·馬奇歷險記》博得了一些名氣,而辛格呢,自1935年來到美國,十幾年摸索小說寫作的技藝,卻仍屬真正的籍籍無名之輩。他的名氣遠不如他的哥哥以色列·辛格,后者比他的視野更為國際化,也更擅長以一個波蘭猶太人的身份融入美國,其長篇小說《阿什肯納茲兄弟》在1936年就被譯成英文了。二戰(zhàn)前后,美國人說“作家辛格”,就僅僅是指《阿什肯納茲兄弟》的作者。

但以色列·辛格于1943年英年病逝,實在可惜。弟弟艾薩克·巴什維斯·辛格感覺到了語言的隔閡:需要一個好的英語譯本,讓美國的批評家和作家們真正主動地對意第緒語,這種專屬歐洲猶太人所有、每一個字母都包含一些特殊意義的特殊語言投以重視,而不會落下“嗜好外來的、古怪的事物”的話柄(以美國文化當時的國際影響力,這種心態(tài)是蠻常見的)。這個譯本,要呈現(xiàn)的是一個真正具有新鮮感,同時又讓英語讀者樂于去理解和思考的異文化里的人物——吉姆佩爾。

結果是大大的雙贏:貝婁的譯文讓這篇小說和它的作者聲名鵲起;貝婁自己的作家生涯也添上了一段有關翻譯的佳話。

吃飯睡覺耍吉姆佩爾

吉姆佩爾這個人物,真的是特殊。美國文學里沒有這樣的人,遍覽歐洲主流文學,同樣沒有這樣的人。吉姆佩爾的性格特質是“什么都愿意相信”,別人說什么,他就信什么,哪怕別人說的東西不著邊際、荒誕不經(jīng)。別人告訴他,拉比的妻子生孩子了,他就上當而不去上學了(猶太拉比是學堂的主管)。村里另有一個女人分娩,按習俗大人要給孩子葡萄干,可是在他手里塞進了羊糞。對這種惡作劇,吉姆佩爾的反應有些特別:他從沒有朝著那些看他笑話的人憤怒地大吼:“你們?yōu)槭裁此N??”他總是自問一番:“我怎么會知道他們耍我?”比如“拉比老婆生孩子”這個惡作劇,吉姆佩爾就自問:我怎么會知道那是說謊呢?拉比老婆的肚子確實沒大,可是我也沒注意她的肚子呀……

他不去追責于別人,而是反問自己,這種做法讓人備感捉弄他不僅安全,而且很有樂趣,因為喃喃自問也正是“傻”的一部分。長大以后,他被人捉弄的次數(shù)有增無減,那些人“發(fā)覺我易于受騙的時候,他們每個人都想在我身上試試他們的運氣”。有人告訴他“沙皇就要來了”,有人跟他說“月亮掉下來,落到托爾平了”。有個小偷學狗叫,吉姆佩爾撒腿就跑,惹得整個市場的人都哈哈大笑。逃跑本來沒什么,哪怕是錯聽了動靜,但是,笑話吉姆佩爾在那里已成為一種節(jié)慶般的習慣,這便令得人人都想?yún)⑴c,沒事也起一大哄。而吉姆佩爾在逃跑前內心的斟酌,體現(xiàn)了很典型的猶太式“凡事想一想”作風:

“我不怕狗,當然我從來不想去驚動它們。也許其中有一只瘋狗,如果它咬了你,那么世上無論哪個韃靼人都幫不了你的忙。所以,我溜之大吉?!?/p>

再一再二,不可再三再四,“狼來了”的經(jīng)驗誰還能沒有呢?以吉姆佩爾的歸納思維力,他早就明白人家都爭著騙他,可是他說他不愿意破壞自己容易相信人的“人設”。這反而暴露了那些嘲笑他的人的“傻”:他們不知道吉姆佩爾是在配合自己;當然,很多人諒必也知道實情,可他們不愿放棄參與游戲的機會。套用那個“吃飯睡覺打XX”的公式,這村里的人圍繞著“吃飯睡覺耍吉姆佩爾”,而形成了一個“共同體”。

有生命的假人

“我像有生命的假人一樣相信每一個人”,吉姆佩爾說。這句話絕非尋常?!坝猩募偃恕币徽Z(一譯“機器人”——顯然不確),在中文里有對應的說法或是詞匯嗎?能想到的有“行尸走肉”,這指的是麻木的、渾渾噩噩的人,他們?yōu)^職、失責,跟輕信他人似乎沒什么關系;再有“傀儡”“提線木偶”,這說的是一些被操縱者,缺乏主觀能動的人——是無生命的,與“有生命的假人”也不是一回事。吉姆佩爾的獨特之處,也是一種猶太式的美德,就是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,他一方面主動配合那些耍他的人,另一方面,他甚至還能為其輕信的謊言找出合理性來:他說,那些依常識判斷不可能發(fā)生的事,比如說“月亮掉在了托爾平”,難道就真的不會發(fā)生一次嗎?

他是一個波蘭哈西德猶太人,腦子里塞滿了經(jīng)書的教誨。經(jīng)書里說,亞伯拉罕快一百歲,他的妻子撒拉九十歲的時候,上帝告訴他說,撒拉快要懷孕了。亞伯拉罕聞言大笑,他告訴了撒拉,撒拉也笑了,他們笑這事的離奇荒誕,不可思議,然而結果我們都知道——撒拉生了。僅此一條,就足以讓吉姆佩爾認為“什么事都有可能”。

撒拉生子的事情是上帝制造的眾多奇跡之一,這些故事所依托的敘事構成了被稱為“猶太傳統(tǒng)智慧”的東西,其中自然也少不了彌賽亞傳說?!皬涃悂啞?,猶太人的救世主,圣經(jīng)里說他早晚都會來到,他一來,埋在橄欖山的虔誠的人就要在墓中復活,站起來去迎接。據(jù)說猶太人都信這個。人們也便據(jù)此玩出了最毒辣的惡作劇。就像“娘子,快出來看上帝!”,他們喊著“吉姆佩爾,快出來看彌賽亞!”,還說他去世的爸媽都從墳墓里走出來了。吉姆佩爾立刻就去看,心中則“非常清楚根本不會有這樣的事發(fā)生”。這個簡直妙不可言的情節(jié),一下子就把“傻瓜”這個詞的意義給拓展了開去。

吉姆佩爾并不是逆來順受的。他一度發(fā)誓自己再也不上當了。然而拉比卻安慰他說,我們的經(jīng)書中寫道:寧可當一輩子傻瓜,也不要做一小時的罪人,因為“凡令鄰人受辱者,自己必然會失去天堂”。正因此,捉弄你的人才是傻瓜,而你不是。

這是不錯的安慰。不過拉比還可以有別種的勸勉——他應該說“一個猶太人不能自大到懷疑彌賽亞的降臨”。作為猶太教徒,吉姆佩爾身上有一種過分的謙卑,當意識到這一點時,我們會對辛格所來自的那個波蘭猶太人的社群,那個說意第緒語的舊世界,感到真正的好奇。猶太人和他們的宗教發(fā)明了“罪”這種概念,后來被基督教所繼承并做了更多的闡發(fā);在小說中,有罪的人往往比無罪的人具有特殊的心理優(yōu)勢,在臨事抉擇上,心中有罪感的人會更加堅定、強干,更少猶豫不決。

對“相信”的相信

吉姆佩爾很謙卑也很堅決——堅決地去做那個“傻瓜”。以至于讓人懷疑:他一次次明知自己會上當卻依然輕信他人,是為了贖什么天大的罪過嗎?在故事里,他連娶妻這樣的事都上當,而且是上大當:他娶了一個懷了私生子的妓女。事前他照例是思想斗爭了一番的,別人哄他說這個女人不錯,他想:

“他們決心要把我當作他們的笑柄。不過結了婚,丈夫就是主人,如果這樣對她很好的話,那么在我也是愉快的。再說,你不可能毫無損傷地過完一生,這種事想也不必想?!?/p>

這在中國人看來或許是阿Q精神的某一變種,然而在辛格的筆下則完全不同。擅長“精神勝利”的吉姆佩爾身上有真正動人的東西。

結婚后才十七周,妻子就生下了孩子,吉姆佩爾起初惱怒,后來因為想到亞當夏娃的故事(“他們兩個人睡到床上,下床時已經(jīng)是四個人了”),竟然也就把這個孩子認作自己的。他視若己出,盡力地撫養(yǎng)孩子長大。但是好人繼續(xù)沒有等來好報:妻子穩(wěn)穩(wěn)地給他戴綠帽,悄悄去同另一個男人睡覺。吉姆佩爾發(fā)現(xiàn)后質問她,妻子撒謊了,再一次,他先是拒絕相信這番謊言,說他“不能一輩子當傻瓜”,他“傻也是有限度的”(對比我們常說的“我的忍耐也是有限度的”),隨后卻又堅持了原先的自己:他選擇了相信妻子。

吉姆佩爾的義憤總是不能理直氣壯地表達。這種奇怪的現(xiàn)象同罪感密切相連,普遍存在于東歐猶太人的身上;他們似乎總是覺得,憤怒會傷害自己對上帝的虔信。虔誠,這是身為猶太人的第一要旨,一旦我因自己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產生了憤怒,那不就等于在懷疑全能而仁善的上帝對我不好嗎?人有何資格去這么做?基于此,吉姆佩爾更不愿意去多懷疑自己的妻子了,哪怕證據(jù)確鑿。他甚至這樣來安慰自己:我的煩惱和悲傷,讓整個鎮(zhèn)上的人都感到開心,但我決心繼續(xù)相信別人。他還有這樣奇怪卻有力的邏輯:“不信有什么好處呢?今天你不信自己的老婆,明天你就連上帝都不信了?!?/p>

艾爾卡的不忠,二十年連續(xù)不斷。與其說吉姆佩爾是以直報怨,忠誠于艾爾卡,從未與她真正翻過臉,或者與其說他是出于某種心理(比如“圖個省事”“多一事不如少一事”)選擇寧愿信任艾爾卡,不如說他是相信自己必須相信,他對“相信”的相信,堅定到讓人望塵莫及的地步。他說:實際上,什么事都是發(fā)生過的,但我既沒聽到又沒看到,我只是一味地相信——就這樣。這話再次引起了對上帝的聯(lián)想:猶太人當然沒見過也沒聽到過上帝的聲音(即使聽到了也沒有證據(jù)表明那就是上帝的動靜),但他們同樣“一味地相信”上帝。拉比告訴吉姆佩爾:“信仰本身是有益的,好人靠信仰生活。”

拉比也不是終結討論的人——典型的猶太人都是好辯、愛追問的。不過在實踐中,吉姆佩爾是遵從了拉比的指點。他繼續(xù)信上帝也繼續(xù)信別人。他的善終于有了“善報”:他自己開了個面包房,賺了錢,在鎮(zhèn)上也算是個富人,同時艾爾卡一病不起,活不長久了(辛格小說里常常用女主角的死來促成男主角的某種自我實現(xiàn),不過這里談不上什么“厭女癥”,他寫的終究是那個男權中心的宗教社會里的常態(tài)),在病床上,艾爾卡請求他的寬恕,坦白了自己給吉姆佩爾生的孩子都不是他的,“我感到自己是多么丑陋啊,我要干干凈凈去見我的上帝”。

喪事已畢,一個夜晚,魔鬼來找吉姆佩爾。辛格的魔鬼與基督教的撒旦并不等同,但在這里,他提出的建議也可看作“最后的誘惑”。他說,“之前你被全世界欺騙,現(xiàn)在你應該欺騙全世界了”。 他給出的方法就是往面團里撒尿,烤成面包給全鎮(zhèn)的人吃。辛格寫得真實:吉姆佩爾差一點就照這個建議去做了,他和學徒一起做了夾尿的面包,放在火上烘烤,然后他在爐火邊打起了瞌睡。但在最后一刻,上帝也出場了,在一個極具圣經(jīng)特色的段落里,一貫借什么自然現(xiàn)象現(xiàn)身的上帝,讓艾爾卡出現(xiàn)在她的傻瓜丈夫的夢里,告誡他說:“難道因為我假,一切就都變得假了嗎?”

這句質問恰似“今天不信自己的妻子,明天就不信上帝”一樣富于雄辯。夢中的艾爾卡繼續(xù)說:“我從來騙不了什么人,我只騙了自己,我為此付出了一切代價……他們在這兒什么都不會饒恕你的。”這似乎是一種關于來世賞罰的簡單教義,或許常常出現(xiàn)在神父和牧師的布道詞之中,但是辛格在這里只是客觀地展現(xiàn)了吉姆佩爾的懸崖勒馬,他心知一切都在成敗關頭,踏錯一步,永生就沒了。于是他拿起一把鏟子,把面包從爐灶里取出來,就地掩埋了,而且當著他的學徒的面。

還不只如此。既已萌發(fā)了報復的念頭,也一度聽從了魔鬼的話,吉姆佩爾就要訴諸更多的懺悔和苦行,甚至讓它們延伸到他的余生??瓷先ニ缫雅沃@一刻的到來:他終于向自己證實了“我也是有罪的”,之前他甘心被騙并不是傻,也并不是在縱容騙人者,剛好相反,他這甘心還遠遠不夠。他回到家,把錢拿出來分給幾個不是自己親生的孩子,告訴他們說他見到了他們的媽媽;然后自己出走。他成了一個漫游各地的人,聽別人的故事,又把故事講給另一些人聽。他印證了自己信仰的東西:上帝萬能,他會讓一切事情發(fā)生,不管多么離奇古怪;所以世上沒有謊言,這個人不曾見過也不曾想象的事情,在另一個人身上會就是事實……

猶太思維和猶太信仰的力量

辛格的小說,乍看總有一點太“白”,他總是把發(fā)生的事情都捅到最前沿,也很少有什么前面埋個雷,在結尾時引爆的做法。他志不在此??墒撬摹鞍住敝袇s含入了猶太思維的力量和猶太信仰的張力。

吉姆佩爾是個獨一無二的人物,孕育他的母體,除了東歐猶太人社會之外別無分號,而這個社會已在二戰(zhàn)中被摧毀。辛格為我們提煉了它所積累的倫理財富,這里沒有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這種可以一言以蔽之的黃金法則,這里所有的是與人的行為密切交纏、白紙黑字的律令,是各種困惑下的服從和各種服從下的困惑;在這里,上帝信仰如同牽引潮汐的月球,讓人的道德抉擇顯現(xiàn)出復雜的層次。

吉姆佩爾一直在犧牲自己,他是世上最無辜的人,卻甘居罪人,稱他“圣徒”也不為過;但從辛格的文字里,我們看不出他對這個人物有多么深的愛。即使以第一人稱來寫,辛格也是“客觀”的,他以此來保持這個已消失的世界的傳奇色彩。但他又和吉姆佩爾一樣,以猶太人的心靈,相信人生即無情的勞役,卻又背負著必須有所作為的“天職”:痛苦,厄運,羞辱和委屈,似乎都是命定的考驗,它們必有來由——這一點讓人心安;它們又要求反思和追問——這一點則讓一顆頭腦永遠沒有停歇的時候。

197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,來自波蘭、用意第緒語寫作的美國猶太小說家艾薩克·巴什維斯·辛格

《辛格自選集》

[美]艾薩克·巴什維斯·辛格 著

人民文學出版社2019年5月版


上一篇:“多彩的中華民族”系類文化遺產展 走進東京中國文化中心
下一篇:新年有新藝丨境觀藝術與北京工美集團開展多領域深度合作
欄目推薦
不燃不藝術-“城市藝術重燃計劃”
非遺周末 京韻更生——2023年北京
薈萃三江特色,展示藏東形象,西藏昌都
頌·特展|藝術家趙趙:十年磨一劍,復興
丹青有義惠貢覺 “活態(tài)”非遺看這
2023年昌都市“文化和自然遺產日”
熱文推薦
熱文排行
匯聚金融力量 共創(chuàng)美好生活 --2023年
基于恐懼去養(yǎng)生,對身心真的有益嗎?
和諧餐飲張其濤:用責任守護師生“舌尖
鄭州升達經(jīng)貿管理學院2022屆學生畢業(yè)
退役大學生張奧河中救人不留名
增長力集團武瑞霞:永遠做企業(yè)的好伙
“她”世界職場巾幗武瑞霞:讓青春逐夢
傳遞正能量〡“愛心使者”武瑞霞:讓更
致敬國粹 傳承“匠心”〡武瑞霞:鈞瓷
筑夢者說〡武瑞霞:夢想是一場雙向奔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