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聞網歡迎您!
中聞網
當前位置:首頁 > 文化
演奏《春天的故事》打破典禮配樂慣例
發(fā)布時間:2018-12-19 09:34:17 來源:北京青年報

       北青報記者專訪樂隊指揮張海峰 揭秘頒獎背景音樂
  演奏《春天的故事》打破典禮配樂慣例

  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,獲評的改革開放杰出貢獻人員上臺領獎的同時,響起的背景音樂是解放軍軍樂團在現場奏響的曲目《春天的故事》。這首中國改革開放的標志性曲目,出現在第一次以改革開放為主題的國家級表彰大會上,象征意義不言而喻。昨天,北京青年報記者對現場樂隊指揮、解放軍軍樂團團長張海峰進行了專訪。張海峰透露,采用《春天的故事》作為國家頒獎典禮的配樂,是一個打破慣例之舉。

  《春天的故事》是“五選一”

  北青報:為什么會選擇《春天的故事》作為表彰大會的背景音樂?



  張海峰:按照慣例,國家頒獎典禮的音樂演奏一般都是采用固定曲目《團結友誼進行曲》。在我的印象中,從70年代至今,具有頒獎性質的國家典禮,這還是第一次打破慣例。在我看來,演奏慣例的創(chuàng)新實際上也正契合了改革開放紀念活動所傳達的與時俱進態(tài)度。正像習主席講話中所提到的“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”那樣,使用《春天的故事》這樣一首標志性曲目,表達了中央的一種態(tài)度,象征意義重大。而且,慶祝活動從10月中旬就開始彩排了,在我34年的當兵經歷中,這也是首次提前兩個月就進行彩排的國家典禮活動,可見中央的重視程度。

  北青報:選擇過程是否有過爭議?

  張海峰:此次慶祝大會召開兩個月前,有關方面就已經開始了方案的設計。最初的方案中,我們按慣例使用傳統(tǒng)樂曲《團結友誼進行曲》進行了演奏。演奏之后,我向上級機關和中央辦公廳有關領導建議,考慮到此次活動的特殊性和象征意義,樂曲的選擇上可以考慮用《在希望的田野上》《美麗的鮮花在開放》《歌聲與微笑》《春天的故事》《民族團結盡歌舞》五首曲目來代替慣常的《團結友誼進行曲》。后來,中辦有關領導現場感受了四首備選曲目后,最終確定使用《春天的故事》。

  北青報:您給出五首備選曲目的依據是什么?

  張海峰:由于有不同界別的獲獎人士領獎,同時也有兒童獻花等不同環(huán)節(jié),因此開始我的建議是,針對不同環(huán)節(jié)、人員,使用不同的演奏曲目。但是在實際演奏過程中,每個環(huán)節(jié)的時長都不足以完整演奏曲目,切換不同曲目后總體給人的聽感有些凌亂。最終,中辦領導決定使用《春天的故事》一首曲目進行演奏。

  曲目改編于9年前完成

  北青報:從歌曲變成演奏曲,《春天的故事》是否經過改編?

  張海峰:這得從9年前說起。在2009年新中國成立60周年的閱兵式中,群眾游行階段中包含了奮斗創(chuàng)業(yè)、改革開放、科學發(fā)展等七個方陣。在改革開放方陣經過時,我們在現場演奏的就是《春天的故事》。當時,中辦領導就提出要我們改編出《春天的故事》演奏版本。親自操刀進行這項工作的,是軍樂團優(yōu)秀的女作曲家嚴曉藕。

  我們18日在大會堂演奏的《春天的故事》,同樣是嚴曉藕2009年改編的那個版本。而且,2009年閱兵式現場也是我進行指揮,所以昨天的演奏,實際上是我第二次在國家典禮中指揮演奏這個改編版的《春天的故事》。

  北青報:改編工作復雜嗎?

  張海峰:改編的過程并不容易,因為沒有演唱者,一個聲樂曲目改編成一個器樂曲目,只有一個旋律是遠遠不夠的。需要在改編過程中加入前奏、副旋律等等內容,以使得演奏效果更為豐富、飽滿。用專業(yè)術語來描述,這是采取了復調的寫法。

  北青報:昨天的慶祝大會現場有多少樂手參與演奏?

  張海峰:現場演奏啟用了一支標準的軍樂隊,規(guī)模上有60人,涵蓋11種樂器。

  北青報:現場演奏效果如何?

  張海峰:綜合我個人的感受和與現場觀眾的交流,這首作品讓在場的所有人以及電視機前的觀眾一下子回到了40年前改革開放的開始。這種時光倒流之感,更體現出我們國家、民族的不易,以及改革開放取得的成就。我認為藝術作品一旦讓受眾追憶往事,其感染力便會倍加體現出來。

  禮號手首次“上臺”

  北青報:很多觀眾都注意到,直播畫面特意給了主席臺的禮號手特寫鏡頭,是有特別安排嗎?

  張海峰:這次演奏,主席臺左右兩側分列有3名,共計6名禮號手。從新中國成立以來,大型的國家典禮、會議中,讓禮號手“上臺”這樣的安排也是第一次,以往不論是禮號手還是其他樂手,在人民大會堂演奏的時候,均被安排在二樓的位置上。

  這也是按照中辦有關領導的要求安排的。身著軍禮服的樂手不但擔負著演奏任務,分列在主席臺兩側也襯托出一種高規(guī)格和威儀,使得國家典禮的儀式感更突出。因此,我們從軍樂團中特意挑選出形象、業(yè)務都十分出色的6名禮號手“上臺”。左右兩側各3名的站位安排,是因為各有三個聲部。不過,這樣的安排也給我的指揮帶來了挑戰(zhàn),當禮號演奏的時候,我會從大會堂二樓面向主席臺指揮,這種指揮方式對我而言也是第一次。

  北青報:活動中單獨演奏的禮號曲目也是專門創(chuàng)作的嗎?

  張海峰:是的?;顒忧埃醒胍笪覀儎?chuàng)作一首改革開放號角,專門在此次慶?;顒又惺褂?。我找到了軍樂團的兩位作曲家李旭浩和娜拉,每人寫了三首。這六首作品分別采用了六種不同風格,包括舒緩的、莊嚴的、昂揚的等等。我們排演并錄制成音頻文件后,再全部送交有關領導審定。這個過程中,有關領導也會征求我的意見,我個人推薦了兩首作品,最后中央決定采用李旭浩的一首作品。

  總的來說,最后呈現的作品一開篇就是一個上行的積極的聲音,整體風格更為朝氣蓬勃,更符合活動的氛圍,象征著我們揚起改革開放的風帆。

  解放軍軍樂團是一支“國家隊”

  北青報:您如何評價音樂在重大典禮上的作用?

  張海峰:音樂起到的作用是很多其他藝術表現形式所達不到的。比如說,不論老人小孩,每個人都至少會哼唱一首歌,但是未必所有人都會畫畫,也未必都會搞雕塑、跳舞等。所以,音樂是最普遍也是最直接的一種表達,最能撥動所有人的心弦,感染力強。

  北青報:現場演奏相比播放錄音的優(yōu)勢在哪里?

  張海峰:從音樂表現而言,演奏的現場感、表現張力優(yōu)勢明顯。更重要的是,解放軍軍樂團與解放軍儀仗隊一樣,是一支國家司禮部隊。從形式上看,國家隊參加的典禮當然是國家級大型活動,這體現了一種象征、一種規(guī)格,只有國家行為才能調用國家隊。如果采用錄音,則完全體現不出這種重視和規(guī)格。因此,新中國成立后,解放軍軍樂團承擔了包括黨代會、兩會、外交儀式等國家典禮、儀式的演奏任務。文/本報記者 李巖


上一篇:跨界共創(chuàng) 年輕力量重燃傳統(tǒng)文化生命力
下一篇:兩岸學者臺北“溪城論劍”研討金庸作品
欄目推薦
不燃不藝術-“城市藝術重燃計劃”
非遺周末 京韻更生——2023年北京
薈萃三江特色,展示藏東形象,西藏昌都
頌·特展|藝術家趙趙:十年磨一劍,復興
丹青有義惠貢覺 “活態(tài)”非遺看這
2023年昌都市“文化和自然遺產日”
熱文推薦
熱文排行
匯聚金融力量 共創(chuàng)美好生活 --2023年
基于恐懼去養(yǎng)生,對身心真的有益嗎?
和諧餐飲張其濤:用責任守護師生“舌尖
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2022屆學生畢業(yè)
退役大學生張奧河中救人不留名
增長力集團武瑞霞:永遠做企業(yè)的好伙
“她”世界職場巾幗武瑞霞:讓青春逐夢
傳遞正能量〡“愛心使者”武瑞霞:讓更
致敬國粹 傳承“匠心”〡武瑞霞:鈞瓷
筑夢者說〡武瑞霞:夢想是一場雙向奔赴